人生中经历的最大痛苦莫过于中年丧子和晚年丧偶,这两种打击中的任何一种都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心灵,而王晓棠却接连遭遇了这两种悲剧。然而,尽管命运如此残酷,她非但没有被击倒,反而磨炼出了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品格。
34岁那年,她失去了年仅未满18岁的儿子言群,这段悲痛的经历如同利刃深深割裂她的心。言群从小被寄养在亲戚家,王晓棠和丈夫言小朋未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。当言群患上严重肝炎,已无力回天,这让她一度跌入深渊,无法自拔。言群的逝去,成了她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。57岁时,王晓棠又失去了相伴多年的丈夫言小朋,这双重的打击让她的晚年充满孤独与哀痛。
但在悲痛中,王晓棠选择了坚强。她回想起父亲曾遭遇的事业挫折和他的坚韧品格,深知父亲如果在世,不愿看到她被磨灭。于是,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,拒绝了丈夫希望再育子嗣的请求,因为她坚信,弥补对儿子的亏欠不该靠另一个孩子填补,而应当用自己的余生去真诚偿还。
展开剩余73%王晓棠的一生不仅充满了悲剧,更写满了光辉。她对文学艺术的热爱,根植于母亲的影响;对军旅生活的向往,则来自父亲这位国民党上校的身份。童年时光,母亲这位大家闺秀不爱社交,便常陪伴她在家中诵读名著。还未入学时,王晓棠便熟悉《红楼梦》中的诗词歌赋,常以惊人的见识令师长和同学赞叹。母亲为她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,更在她不到十岁时,安排她拜名伶学习京剧,这一学便坚持至大学毕业。
虽然王晓棠才华横溢,满腹经纶,却因父亲的政治身份受到质疑,令她的演员之路一度受阻。她曾被推荐报考上海戏剧类院校,却因时机不巧和身份争议无缘入学。年轻时的她一度怨恨父亲,认为是父亲耽误了她的前程。但命运最终引领她进入了部队,进入总政文工团,幸运的是,这正是她喜爱的舞台——话剧团。若非如此,她的“怨气”或许会长久难消。
初入话剧团,虽然才艺兼备,能唱善跳,资源却有限。每个新人都需经历蛰伏期等待机会。王晓棠算是幸运的,进入不久便出演了《神秘的旅伴》中“小黎英”一角,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成名。她的成功虽带有幸运成分,但更多源自不懈努力。无论是初入片场还是成名之后,她始终保持谦逊,尊敬每一个人,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学习,称遇见的每个人为“老师”,正是这种态度使她不断进步。
“小黎英”角色走红后,王晓棠迎来事业巅峰,接连收到多部戏邀约。真正让她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,是后来的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。这部剧中,她一人分饰“金环”和“银环”两姐妹,性格截然不同,声音和走路姿态各异。在没有现代特效的年代,这样的表演极大考验演员基本功。京剧功底扎实的她,利用不同呼吸法塑造两人,深沉呼吸演绎内向姐姐,浅表呼吸诠释外向妹妹,令观众即使听声音也能分辨角色。此举开创了“一人分饰双角”的先河,展现了她极高的演技水准,也激发了她对导演和编剧工作的浓厚兴趣。
后来,凭借深厚功底和钻研精神,王晓棠调入八一制片厂,不久被提升为厂长。尽管拥有显赫职位,这些外在荣誉在她心中远不及亲人重要。她用刚毅和勇敢书写了自己的艺术人生,为中国电影艺术贡献了无数经典作品。即便步入九十高龄,她依然以优雅美丽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,成为无数影迷心中最“牛”的演员。
王晓棠的故事,是一部关于坚持、痛苦与荣耀交织的传奇。她用亲身经历诠释了生命的坚韧与艺术的力量,成就了一段令人敬仰的光辉人生。
发布于:福建省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